基于时间的艺术,基于一块屏幕的投射,从外界来的光源所构成的一个想象和图像的洞穴,人观看这一人造的自然。
时间/无间分解为两个大的部分,空间中的动画和放映,空间中的动画是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,是通过观者触发的现场,观者就是时间的因素,与空间相遇。放映集中在一个从a到b的连续的时间段,是对作者和观者所经历时间的一次覆盖和交叉,体验时间、叙事的关系,处于空间中,和众多人一起分享。
放映之于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,是对独立个体的再现,强调独立个体在动画、当代艺术和社群变迁的现实中,做出的具体反应。如曹斐在《第二人生》系列实践中探索的新的社群关系,通过人偶、替身的方式完成的交流和对虚拟世界、真实世界边界的扩延,她的工作是文化思考和具体实践的推进,并通过三维动画记录的形式构成属于观影方式的作品,而这些作品是超越空间、地缘和时间的。
如同这个独立和独特位置中的其他艺术家,邱黯雄漫长的创作系列《新山海经》经历了十个年头,开创了中国水墨动画的新风,之前电影制片厂系统和之后的公司化的动画生产,都构成了一种在生产关系和创造力的对峙,艺术家邱黯雄探讨主题宏大,赋予了全球化以来来自中国神话和现代思维的视角。
回到生产关系和电影节,来自瑞士的傀儡动画节,来自荷兰的一分钟电影节和法国著名机构Le Fresnoy的作品,都为这一职业化的生产关系,提供了国际标准,如何看待动画在这些机构和生产关系中的作用,以及其主流态势,这辅助着观者理解关于独立及其走向。
独立创作的另外一个线索是周啸虎所构建的影像拼贴方式,从《美丽的云团》到最近的个展《周啸虎:地上》,继续着多样媒介的形式,表演、偶人、动画、装置都融汇一体,形成周啸虎的语言方式。周啸虎也是最早和左小祖咒合作的艺术家,探索宏大的生存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,周啸虎近期的作品有所转向,开始从政治、历史的沉重中,转而关注艺术史中个体的哀歌。
缪晓春和邱黯雄分别求学于德国的卡塞尔美术学院,缪晓春专供艺术史和摄影,后转向对空间的研究,作品也是从艺术史的线索切入关于观看的课题,并将自我的形象融入创作,从道袍凛然的与现代场景之冲突,到追问生命之去向,缪晓春的作品通常是对静止画面的扩延,从而追问图像背后的故事,或奇思妙想中有激烈的古典音乐,探讨生命本质、物质共生。
雷磊的动画是他和父亲的关系的一种乡愁,一种对过去黄金时代的回望,是小人书、插画、胶泥、设计构成的传统之延续,手绘和讲故事的方式,都接近一个成熟的标准动画,其个人的方式,对历史手法的运用,堪称新经典,与苏文合作的《照片回收计划》,开始探索图片和空间的关系,并呈现废片的时间特征,超过三千张图片最终形成了一个逐格的三屏幕动画作品。
丁世伟、孙逊、叶凌瀚都可以被看作是水墨动画的新力量,与邱黯雄呼应,构成一个在地缘上来自杭州、上海的线索,美学形式和主题内容,有相似性,是时代之共鸣。田晓磊是缪晓春的学生,对三维动画的探索,对新色彩、宗教、舞曲的尝试,构成了另一种基于现实的呼应关系。
香港的情况也许有些不同,策展人梁学彬呈现的基于录映太奇三十年的线索,从传统的动画,彩笔画到线描,再到居于香港的艺术家Tobias的动作捕捉,动态的画面和香港文化,中国现代性的困境,科技发展中的传统。
复兴,来自意大利策展人罗伦佐•鸠斯迪的策划与梁学彬的工作呼应,其方向从传统绘画、抽象色块,到对地区的入侵,对地缘的思考,如同现代的人困境一样,这些都在思考独立的位置在哪里,人归何处。
动画与音乐,是一个希望打开的系列,探索音乐电视和动画之联系,感谢摩登天空的支持,让这个线索得以实现,从彭磊(新裤子乐队)、超级市场到DA BANG,从手绘动画到空间模拟,从后网络切入的流行文化和摇滚乐,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镜子,很难被归于美学研究的现在,是创造性和最时尚的拼贴。
这一切都将在几天内呈现给观众,仅此一次。强调时间的偶然和永恒,强调个体创造和精神上的联系,如同一分钟电影节牟雪提供的片刻,是瞬间的一瞬,而这些影像都映照着人类的知识和现实,希望放映能达成从思维到图像,从图像到思维的循环。
感谢雅昌艺术中心李凤和吴霞玉的工作,感谢万捷先生的支持。感谢皮三、刘健、吴超、曹恺对此次项目内容和动画历史知识的支持。此项目的执行策划人为卢川。